功能與空間的剝離
地產營銷中心在完成銷售后,多數(shù)時候會被拆除,使用時間長則幾年,短則數(shù)月,是一種非?!岸堂钡慕ㄖ愋?;少數(shù)時候保留下來也將被完全更改使用性質,它的內部空間一般裝修繁復,在功能改造過程中也會帶來極大的改造難度和資源浪費。如何創(chuàng)造一種空間,滿足暫時的營銷功能,又具有廣泛的其他使用可能,是最合適的切入點,與其說是在設計營銷中心,不如說是設計一個沒有功能約束的空間來得更恰當。
延深些的思維邏輯就是將(空間限定性強)樓梯、衛(wèi)生間等必要的服務空間按照人體工學做成基本模塊,其他的(空間限定性弱)被服務空間盡可能弱化屬性,達到一種功能與空間的剝離,獲得空間使用上的絕對解放。
常規(guī)木材的最大木構空間單元&可生長
客戶是鮮有的對地產開發(fā)有著極高品控的農場主,不盲目追求快速商業(yè)利益,而是通過營造更好的生活方式去吸引置業(yè)者,除了普通的地產開發(fā)也一直在進行著生態(tài)農場的打造和運營,也希冀通過營銷中心傳達給受眾一種綠色生活方式的體驗。無疑,木料成為了最佳的建筑主材。它是綠色材料,體現(xiàn)了與自然的連接,非常貼合客戶的企業(yè)氣質。
可以采購到高性價比的常規(guī)木材尺寸為:3m、4m、6m長,橫截面200mm左右的方料。如何運用這些基準木料,去搭建一個大空間,獲得更多元的空間適用可能?單根木柱為獨立支撐單元是不太合適的,因為得不到一個無柱的大空間狀態(tài)。
以多根木柱組合形成“集束柱”是比較合適的選擇。在自然應力里,圓形受力最均衡,根據單柱截面尺度、適宜高度、便捷施工空隙等因素,水平單元形態(tài)采用了近圓形的正12邊形、直徑1m、木截面120mm*180mm的集束組合柱。
垂直方向采用 “樹”的生長形態(tài),分成五段每段2m左右,由內向上也向外慢慢挑出生長,最終形成高度4.5m、邊長8m的方體邊界空間,這樣下部達到了使用的相對最大空間,整體又得相對最大結構強度。
單元結構“集束柱”底部是正多邊形,為了形成自由拼接之間的無空隙,底部向上延申由一開始中心的“近圓形”最后生長成外邊界的“正方形”基本單元空間,正方形外邊界單元體彼此可以任意在水平向X軸或Y軸上連續(xù)生長拼接,這些單元就像樂高積木一樣,可以獨立存在、也可以兩個及以上到N個的組合,去獲得所需要的空間尺度,它是可完全生長的。單元與單元之間水平對接又形成“連續(xù)拱券”,是一種結構非常穩(wěn)定的受力體系,越生長結構越穩(wěn)定。
基本建造手段下的極速裝配&可逆性
由于各種客觀因素,要求設計、施工、裝修、配飾在兩個月的時間內完成,同時還要控制在低造價,并且可以快速搭建拆裝、反復使用。對設計者來說既是挑戰(zhàn),也是重要的限制條件。
解決的策略
1,采取最基本的建造方式、用最普遍的材料加工工藝、讓普通技術工人就可以參與建造、在最常見的工廠就可以加工生產,控制人工和工藝的低價和高效,達到工程可快速建造的狀態(tài)。
2,最大程度的標準化、模塊化,從整體拆分為基本單元,再拆分為標準部件,最后可以只是由三個基本部件構成,控制了最小和最少模塊單元,建立一套標準簡潔的組裝邏輯,得以在各個施工和安裝階段加快速度。
結構模型研究過程
3,拆分所有可能細分的工種,盡可能分在不同的工廠加工,并合理配置生產車間,必要時進行距離和空間、設備上的再調配。所有的材料和部件不用到工地現(xiàn)場等待前序工作完成再進行下一步施工。
如放線挖槽的同時,鋼構的基礎在金屬工廠加工,木柱在木作工廠加工,鋼連接構件在數(shù)控車床加工…基礎安裝就位,土方回填的同時在鋼構基礎上安組裝好的單元木柱組合部件。只需要將部件之間的構件進行螺栓連接即可。甚至包括室內的家具、空調、地面、線路系統(tǒng)..。所有的工序統(tǒng)籌進行。最終使得建施和軟裝控制在49歷天的時間內,提前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工作。
整座建筑除了一層地面考慮到諸多現(xiàn)實使用因素采用了水泥砂漿鋪貼地磚外,其他所有的部件都采用的是螺栓連接,所有的組成構件都可以被拆卸,進行再施工利用,不用擔心場地被征用需要拆除而完全無法移走使用的困境,哪怕是基礎,也是可以完全拆卸和安裝的。這是一個可完全移動并重復被使用的“長壽”建筑,達到了一種可逆建造狀態(tài)。
構建一個“智慧”的生命腔體
如果把建筑擬生化,所需要的設備、機電、管線就是生命體所相對應的呼吸系統(tǒng)、經絡、血脈..,生命體是如此的智慧,所有這些系統(tǒng)它們絕不是孤立存在的,而是和骨架、肌肉腱體高度契合嵌在一起,是一種共生的狀態(tài),得到一個更有效、更集約的腔體。
本項目附屬物的營造方式,就是遵循生命體的構建智慧。如家具,就采用了從結構體自然生長而成的方式,桌子與“集束柱”各單體木柱組接,家具“長”在結構柱上,所有的圍護欄桿也是長在結構體系上。可以這么說,最核心的結構樹,就自然生長出了家具、護欄,甚至向外生長織出外表皮,同時這些必須的“零部件”因為是主結構體伴生的關系,也會反作用于結構體而協(xié)同受力使得結構更穩(wěn)定。
設備、機電、管線、家具、外表皮等融合到結構單元或者結構體系之中。達到的效果就是這些附屬內容占據最小的空間,使功能與空間剝離的目標更好的實現(xiàn),得到一個“智慧”的類生命腔體空間。
普適空間&普用空間
密斯?凡?德?羅將芝加哥伊利諾伊理工學院克朗樓稱為“普適空間”, 因為設計允許建筑改變功能,密斯稱“它是創(chuàng)造的最清晰的建筑,完美地體現(xiàn)了普適的理念”。
瓏府生活體驗中心以國內現(xiàn)有的常規(guī)標準木材和普遍性加工工藝、建造技術,并不是遷就和設計某個特定功能,而是創(chuàng)造無限的使用可能,包含但不限于密斯的“普適空間”的是。
在空間不變而達到功能“普適”的基礎上,還可以根據不同的時間變化、適用狀態(tài)而去增加、刪減、更替或移動建筑的局部或整體。它本身也可以完全被拆分消解,通過“可逆建造”重回到材料的初始狀態(tài)為其他建筑施工行為所用,達到一種空間和材料都能普遍運用的最大可能。
圖紙
城市關系圖
64個單元體的軌道交通樞紐可能
16個單元體的瓏府生活體驗中心實踐
8個單元體的幼兒活動空間可能
4個單元體的辦公空間可能
2個單元體的小書店可能
1個單元體的樹屋可能
剖透視
剖面
立面
總平面圖
首層平面圖
二層平面圖
節(jié)點圖
項目信息
建筑師:羅宇杰工作室
地址:長慶路與富民路交叉路口西南,濮陽縣,河南省,中國
主創(chuàng)建筑師:羅宇杰
設計團隊:王小濤,魏文景
建筑面積:1588.0 平方米
項目年份:2018
攝影師:金偉琦
施工方:濮陽市晶藝建筑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
業(yè)主(設計顧問):來利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