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堯昆蟲博物館是以周堯教授命名的博物館,是目前以個人姓氏命名的亞洲最大的昆蟲博物館。其原址于1996年建立的,現(xiàn)遷建至享有寧波“城市綠肺”之稱的鄞州公園內(nèi),面積由原來的500平擴展至3000多平米。博物館兼具專題博物館與名人紀念館的雙重性質。面對原址設施老化、展示空間不足、展陳方式單一等方面的問題,遷建后的博物館,在滿足高品質的展陳需求之外,設計構建了一個集展覽、教育、社交和自然體驗為一體的公共平臺。在契合周邊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的同時,為城市營造了更好的公共活動空間。
設計理念:因蝶起源,與蝶共生
設計的原初概念圍繞“蝶”展開,從館內(nèi)藏品中古人對蝴蝶形態(tài)的提煉形成創(chuàng)作靈感,以“蝶形三角”作為設計原型,造型和布局中均采用了隱喻蝶翼的倒角三角形作為母題。同時,以參數(shù)化漸變的彩釉幕墻表皮,再現(xiàn)昆蟲翅膀般輕盈通透、細膩優(yōu)雅的羽化質感。
功能布局:上下貫通,內(nèi)外交融
建筑因地制宜,由基地條件界定空間組織,集約建筑的功能屬性。建筑內(nèi)部的展覽空間與面向外部環(huán)境的公共空間融合設計,一同界定了整個場地的格局,強調(diào)與自然的互動。在平面布局上,設計通過蝶形三角的大小變化將各功能空間有序地組織起來。道路和公園間1m的標高差在建筑北側通過臺階自然形成半室外觀演區(qū),構成室內(nèi)外一體的雙重游覽體驗。
立面設計:極致輕盈,極盡細節(jié)
建筑在用地受限、最大化空間利用首層空間的同時,結合立面設計形成靈動的整體形象。設計利用高度差異將蝶形三角立體化,建筑的兩側分別形成門廳和蝴蝶谷兩個通高的交通空間。立面在面向城市道路的一側,輕盈優(yōu)雅而富有節(jié)奏感,營造出鮮明的城市形象。在面向濱水一側則呈現(xiàn)翩翩起舞的形態(tài),空間與公園場地融為一體,成為公園的舞臺。
立面的白色彩釉玻璃構建出一種柔和消隱的氛圍,形成有節(jié)奏的序列語言,與表皮單元的漸變控制形成交錯的編織,好似羽翼般輕盈。通過精益的參數(shù)化設計把控,將幕墻構件與劃分消解在彩釉圖案中,實現(xiàn)純凈的立面效果。
項目圖紙
△區(qū)位示意圖
△一層平面圖
△二層平面圖
△立面圖
△剖面圖
△軸測圖
△形態(tài)生成
△流線分析
△幕墻圖案分析
項目信息
建筑師: 上海秉仁建筑師事務所, 席地建筑?作室
面積 : 2986 m2
項目年份 : 2022
攝影師 :存在建筑, 張全 Quan Zhang
廠家 : 寧波江花玻璃科技有限公司, 廣東堅朗五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, 方大新材料(江西)有限公司
建筑設計總負責人 : 馬慶禕
主創(chuàng)建筑師 : 徐震鵬
設計團隊 : 趙穎、黃紫璇、郭雯瑜、周亞英、姜晟、林采軒、徐榮耀
委托方 : 寧波市鄞城集團有限責任公司
施工圖設計 : 寧波市城建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
幕墻設計 : 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
室內(nèi)設計 : 上海風語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地點 : 中國,寧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