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國AS建筑工作室設計的南方科技大學校園二期項目 (A地塊:南科大中心; C地塊:人文學院、學術交流中心)于2020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。
A地塊:南科大中心
由西入口步入校園,南科大中心占據(jù)視線的核心位置。穿行于各個微單元間的綠色生態(tài)走廊帶動人流,形成豐富流暢的場景感,師生們可以在此散步、交流、觀展、逗留、賞景。南科大中心功能涵蓋餐飲中心、圖書館和綜合服務樓。餐飲中心位于首層,就餐區(qū)向綠色開放,面對花園設置通高的玻璃幕墻。師生可以通過獨立入口自由進入心儀的餐廳,流線互不干擾。圖書館和綜合服務樓的體量舒緩上升,突破綠色走廊,將室內的視線向周邊景色打開。同時兩者以相同的建筑語言來組織,與餐飲中心形成一個整體。
四通八達的環(huán)狀系統(tǒng),將不同功能的建筑體塊有效率的統(tǒng)一在內;綠色步行長廊穿插縫合,創(chuàng)造出生動的公共空間;人性化的微氣候使南科大中心與校園內其他獨棟建筑形成對比。師生在各功能樓之間便捷穿梭,充分享受室內外的活動,不受惡劣天氣的干擾。建筑外墻仿佛被大片暖色系帷幕包裹,低調且優(yōu)雅。石材、輕質陶土板和玻璃有規(guī)律的排列,引導人流順勢進入內部。
C地塊:人文學院和學術交流中心
建筑布局順應山勢,呈小體量群落形態(tài),空間和造型上都傳承了嶺南傳統(tǒng)園林的精髓,以現(xiàn)代的手法詮釋嶺南地域文化的內涵。人文學院和學術交流中心兩組建筑一南一北、一高一低的布局,與山體和景觀呼應,是校園人文景觀軸線上的一個生態(tài)有機的群落。
人文學院
人文學院在功能上由人文部、社科部、國學部三個學科和共享的教室、閱覽室組成。三個學科分別布局在三個獨立的體量內,順應山勢一字排開,并通過廊道聯(lián)系。 在形態(tài)上,建筑的屋檐圍合出的庭院提供了寧靜的學術環(huán)境,發(fā)揚嶺南建筑中建筑與庭院相互交融的特質。每個學科所在的建筑內部都擁有一個獨立的內庭院,學科的辦公室和教室向外享有濕地和山體景觀,向內擁有寧靜的庭院景觀。
學術交流中心
學術交流中心通過內庭院將其各個功能組織起來,教授俱樂部與其在功能上具有許多內在的聯(lián)系,設計也將其囊口其中。建筑的入口廣場位于臺地上,通過景觀大臺階與東側的校園道路聯(lián)系。建筑坐北朝南,呈合院式布局在整體形態(tài)上呼應了嶺南傳統(tǒng)建筑的氣質?;掖u裝飾的立面,坡屋頂和挑檐是對嶺南傳統(tǒng)建筑元素的呈現(xiàn),同時充滿韻律感的立面設計,是對傳統(tǒng)元素進行的一次現(xiàn)代演藝。
適逢南方科技大學十周年校慶,工作室借此機會希望以校園二期項目為契機為師生提供更多的啟發(fā)身心的公共空間,讓師生在體驗當中身心放松地學習,在學習當中潛移默化地體驗人生,將“游”與“學”融合。同時也希望南方科技大學的明天更加輝煌,更加璀璨。
項目圖紙
△總平面圖
△2C總平面圖
△2A總平面圖
△2A一層平面圖
△2A四層平面圖
△2A屋頂平面圖
△2C一層平面圖
△2C二層平面圖
△2C三層平面圖及屋頂平面圖
△2C地下一層平面圖
△2C一層平面圖
△2C二層平面圖
△2C三層平面圖
△2C屋頂平面圖
△2A立面圖
△2A立面圖
△立面圖
△立面圖
△立面圖
△立面圖
△剖面圖
△剖面圖
△節(jié)點大樣圖
項目信息
建筑師:法國AS建筑工作室
面積:46477 m2
項目年份:2020
攝影師:Jiuli Architectural Photography
廠家 : 墻煌 Alucosuper, 大師漆 PPG, 新嘉理 – ceramic
主創(chuàng)建筑師 : 應朝君、René-Henri ARNAUD, 潘莉
設計團隊:Nicolas PAPIER, 李永康、莫瀟溶、Andres ORRADRE, 別曉燁、李楊、張一
委托方:南方科技大學